书法字画赏析
学习交流交易

资讯详情

淮上风物留翰墨:董其昌、扬州八怪精品在上海展出
  更新:2017/5/13 11:27:07  浏览:1561  【字号:

  地处大运河之畔的江苏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尤盛,而以董其昌、“扬州八怪”等为代表的明清书画大家生前多次游于淮安,也留下了大量翰墨,这些作品到底是怎样的?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美术馆)今天起对外展出的“淮上风物留翰墨——淮安市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即可见出,该展以“明之文翰留痕处”、“明末遗士交游地”、“名家丹青多唱和”、“名宦文曲映淮上”、“本地名士竞风流”共五个部分,展出淮安市博物馆藏明清书画66件,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明清时期“淮上风物留翰墨”的盛景。

点击查看大图

  清 李鱓 设色花卉图轴

  李鱓(168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扬州兴化县(今兴化市)人。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传世画迹有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松藤图轴》等。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铜川路)今起展出的“淮上风物留翰墨——淮安市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展期自2017年5月9日至6月6日。

  展览展出作品均为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明清书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明清时期“淮上风物留翰墨”的展览主题。这些古代作者中,既有淮安籍作者,也有客籍客居或曾经在淮安为官的部分作者。

点击查看大图

  清 黄慎 侍女中堂

  黄慎(1687-1768),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幼年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黄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深得古法。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用笔粗犷,顿挫转折,气象雄伟。

  这些寄乐于书画间的作者,有的是职业为生的专业书画家;有的是在宦海之余,怡情遣兴,在纸墨烟云间纵情挥洒的文人学者。他们聚集在“自古淮扬多佳处”之地书画唱和、交游论艺,他们中许多是具有地方或全国影响力的书画名家,包括沈周、董其昌、万寿祺、宋曹、包世臣等明清书画大家,李鱓、黄慎、边寿民、罗聘等“扬州八怪”成员, “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等人。

点击查看大图

  清 罗聘 墨梅立轴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另外,状元宰相张之万、刘墉、祁寯藻、李鸿章、梁耀枢、吴鲁、张謇的书法作品也都各具千秋。

  展览中还有不少明清淮安地方书画家及文人学者——如陆求可、胡从中、翁仁、薛怀、阮葵生、项文彦、鲁一同等人表现地方风情物貌或诗词歌咏的翰墨佳作。

  这些展品种类齐全,技法全面,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淮安书画艺术承前启后,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优秀文脉。他们作品的留存,见证了明清时期淮安书画艺术活动的繁盛,以及淮安和其他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活跃,更是明清时期淮安社会文化高度繁华的一个缩影。

点击查看大图

  明 董其昌 行书立轴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名家多,珍品稀见

  展览中有不少馆藏书画是首次展出。如明代董其昌的《游春不觉归》行书立轴,就是首次出淮安库房展出。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中无所不精,“名闻国外,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到了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康熙皇帝把董其昌的书法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赞曰:“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高秀圆润之致。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雄奇峭拔,草书纵横排宕有致。”这使董书风靡一时,满朝皆学董书,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以董书为求仕的捷径。董其昌的书法,对后来的书坛影响也颇为巨大。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

  从董其昌传世书作看,其曾多次访游淮安并留下不少遗迹。董其昌书写的经典名篇《龙神感应记》亦为记述明代名臣叶向高过淮阴(今淮安)之事。明代淮安随着清江浦的贯通和运河枢纽地位的确立,城市繁华、文化昌盛,不但涌现了众多的书画爱好者和“术业有专攻”的书画名家,而且出现了一批民间书画收藏家,保护了不少传世作品。此次展出的董其昌书作即为淮安世家传世旧藏,后收入馆藏送南博修复后首次面世展出。

点击查看大图

  明 破山禅师 草书条幅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ji n),名栋宇,字懒愚,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是著名禅院双桂堂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传承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

点击查看大图

  明末 万寿祺 佛像立轴

  万寿祺(1603-1652),字年少,又字介若,改名慧寿,又名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江苏徐州人,明末清初逸士,书画家、文学家。曾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江淮一带。代表作有《秋江别思图》、《松石图》、《山水图》等。万寿祺工书画,精于六书,癖嗜印章,辑有《沙门慧寿印谱》一册。

  另外,此次展出明末清初佛门巨匠破山禅师的草书立轴,明末遗民万寿祺的行书立轴、佛像图轴,宋曹的行草条幅都十分精彩且难得一见。李鱓、黄慎、边寿民、罗聘等“扬州八怪”的作品也都各呈特色,堪称精品。

  名人多,作品精彩

  明清时期的淮安是漕运要津、治河中心,漕运总督部院和河道总督署两个部级衙门长期驻跸于此。朝廷大员前来视察或途经逗留者甚众,他们即景生情,抒发雅兴,留下书画、楹联、诗词者屡见不鲜。如有“三代帝师”之称的祁嶲藻、“宰相刘罗锅”刘墉、晚清重臣李鸿章、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都有作品忝列此展,他们的作品或温纯闲雅、委婉含蓄,或骨力遒劲、端庄大气,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鲜明风格。

点击查看大图

  清 刘墉 行书对联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山东省高密县人。清代书画家、政治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后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刘统勋之风。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

  状元翰林作品不少

  淮安明清时期共出进士369人。进士如此众多也反映出明清时期淮安学风畅达和人文交游上进的风气之盛。展览中就有为数不少的本地及外地清代状元、翰林、进士作品,例如:状元大学士、时称“南戴北张”的张之万,被称为“金玉状元”的梁耀枢,“实业状元”张謇,素有“书法精绝,名噪都下”的状元吴鲁、淮安本地榜眼李宗昉、翰林王鸿翔、进士丁福申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大都法度谨严、开合有度,写得十分精妙。

点击查看大图

  清 陈鸿寿 行书七言对联

  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溧阳知县、嘉庆六年(1801年)任江南淮安府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

  故事性强,地方特色显著

  如展览的五个部分所描述,这些展品的留存大都和淮安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体现了淮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展览中不少绘画作品是表现明清时期淮安风情物貌的,如清山水名家王宸的《勺湖草堂图轴》。所绘的勺湖草堂是清乾隆年间,淮安名士阮学浩任湖南学政,后乞归淮安故里,“即其地为草堂,讲课其中,遂为勺湖草堂”。画面构图仿倪云林两段法,中间一泓湖水相隔,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充分表现了古代淮安秀美的田园风光。

点击查看大图

  清 边寿民 平沙叫月芦雁图轴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一生工诗词,为“曲江十子”之一,著有《苇间书屋词稿》、《苇间老人题画集》。其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能书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边寿民和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等名列“扬州八怪”之中。传世芦雁作品形式众多,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及《芦雁图》手卷等。

  “扬州八怪”之一的淮安地方画家边寿民“晚号苇间居士,泼墨尤得元人三味”;其外甥薛怀,“善书画,得其舅边苇间真传”;淮安板闸翁静斋,“善指头画、人物、花鸟、草虫、林木,均指挥如意”,还有清江浦姚又巢、姚兆父子擅绘丹青,安东鲁一同一门四代钟情丹青,其父鲁长泰、次子鲁仲实、孙女鲁素先都是享誉当时的书画家,皆成为艺苑佳话。这些本地名家或遵循传统,醉心笔墨、书画唱和;或以自然为师,取材身边熟悉的景、物、人,作品让人倍感亲切。如乾隆年间淮安平民画家朱涧南,因家贫卖画自给,尤工画牛,有名于时。其画作取材田畴溪头,劳作后的人牛暮归,牧童欣然回顾,一派恬淡悠适的农家田园生活风光。

点击查看大图

  清 吴熙载 篆书立轴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标题:董其昌、扬州八怪游淮安留下的笔墨,今起在上海普陀展出

资讯评论

  •  
  • 同时更新到心情签名  

最新资讯

咨询
意见
关注
扫码关注微信
向下